一、定义
SCQA 是一种帮助我们组织和表达思想的结构化模型,由麦肯锡咨询顾问 芭芭拉·明托 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表达模型。
它包括四个部分:情境(Situation)、冲突(Complication)、问题(Question)和答案(Answer)。
简单来说,就是先设定背景(情境),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(冲突),接着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(问题),最后给出解决方案(答案)。这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更清晰、有效地传达信息。
SCQA 核心的要点 在于讲故事,而不是讲道理,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演讲者受到欢迎呢?因为他们善于在枯燥乏味的道理之中穿插很多有趣的故事,通过故事来佐证观点,从而让整个表达过程更加生动。
接下来,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SCQA 的最佳实践 :
二、应用场景
虽然我最开始也提及了 SCQA 是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种表达模型,我们都清楚金字塔原理是把答案放在最开始,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,而SCQA是先说故事,最后再引出答案,这是不是和金字塔原理矛盾了呀?
其实不然。每个模型都不是万能的,都有真正适合他们的使用方法,我们来看一下:
如果是写文章,做演示此类观点的输出,或者在会议中有单独陈述的时间,那么先说一个故事,将听众带入来情景中,会更加让人听进去,最终有更大概率认同你。当然可能会有点磨叽。
如果大家都是一个具体事情中的成员,事情的背景和问题都很熟悉了,为了追求效率和结合,那就开门见山,先说答案,再针对不清楚的做解释。
SCQA 比较适用的场景如下:
- 项目汇报:当你需要向团队或上级汇报项目进度时,使用SCQA能帮助你清晰地梳理项目当前的状态(情境),遇到的挑战(冲突),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(问题),以及计划的解决方案(答案)。
- 商业计划书:在撰写商业计划书或提案时,SCQA 模型能帮助你组织内容,明确市场现状(情境),面临的挑战或机会(冲突),你的商业提问(问题),以及你的解决策略或商业模式(答案)。
- 课堂讲解: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,可以使用 SCQA 来组织讲义,先设置课程的背景(情境),讨论相关的挑战或问题(冲突),提出课程要解决的问题(问题),然后给出解决方法或知识点(答案)。
- 学术写作:在撰写论文或报告时,SCQA 可以帮助你构建清晰的论点,从介绍研究背景(情境)、指出研究中的缺口或问题(冲突)、提出你的研究问题(问题),到展示你的研究发现或解决方案(答案)。
三、优势
- 条理分明:就像搭积木一样,SCQA 帮你一步步把信息摆放好,让别人一看就懂。
- 抓住眼球:提出个问题或难题,让大家觉得“哇,这事儿挺有意思”,然后想继续听下去。这样,先说问题,再给答案,这样别人更容易被说服。
- 灵活应用:无论是写报告、做计划,还是聊天,SCQA都能派上用场。不管你是老板、老师还是学生,用SCQA都能让沟通更加顺畅。
四、实战
掌握了 SCQA 的基础概念后,那我们来实践下,利用 SCQA 来解决沟通管理和项目汇报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