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声音还安全吗?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判决揭晓!

在这个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的生活和权益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特别是对于配音师殷某来说,他的声音成为了AI技术滥用下的牺牲品。这不仅是一个法律案件,更是一个关于技术、伦理和人性尊严的深刻讨论。

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案件——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,这起案件不仅在法律界引起了广泛关注,也让我们对AI技术的法律边界有了新的认识。

案件背景

你的声音还安全吗?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判决揭晓!

原告殷某是一名专业的配音师,他的声音独特且具有辨识度,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广告和影视作品中。然而,殷某意外发现,自己的声音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,被一家智能科技公司通过AI技术合成,并在多个知名APP上广泛传播。

殷某在发现自己的声音被滥用后,感到震惊和愤怒。他的声音,作为他个人身份和艺术成就的一部分,被未经许可地复制和使用,这不仅侵犯了他的声音权益,也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。

诉讼过程

殷某将涉事的科技公司告上法庭,要求停止侵权行为、赔礼道歉,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。被告公司则辩称,他们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了AI合成声音产品,且该产品已进行了技术处理,与殷某的原始声音存在明显区别,不构成侵权。

关键争议点

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:AI生成的声音是否属于民法典第1023条所保护的声音权益范畴?如果属于,那么AI生成声音的可识别性如何认定?被告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?

法院审理逻辑

在这个案件中,法院对声音作为个人权益的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。根据民法典第1023条,个人声音权的保护是人格权的一部分,应受到法律的保护。法院认为,即使是通过AI技术对原始声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,但如果该声音仍能被一般公众识别为特定自然人的声音,那么它就具有可识别性,应当受到法律保护。 这一判决突显了全球范围内对AI合成声音的法律态度正在逐步形成,对于保护个人的声音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。

法院是如何考虑行为人使用声音的情况的?

在AI生成声音的可识别性认定中,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人使用声音的情况。具体来说,法院将评估声音被使用的具体情境,包括声音的使用目的、使用范围、使用频率以及声音被处理和呈现的方式等因素。法院还会考虑普通听众是否能够基于音色、语调和发音风格等因素识别出声音来源于特定的自然人。这一判断标准是以相关领域普通听众的识别能力为依据的。

根据案件的审理情况,如果AI生成的声音与原告的音色、语调、发音风格等具有高度一致性,并且能够引起一般人产生与原告有关的思想或感情活动,那么就可以认定该AI生成的声音具有可识别性,并且原告的声音权益及于涉案AI声音。这表明,即使声音经过了AI技术的合成或处理,只要它仍然能够被识别为来自特定的个人,那么这个人的声音权益同样适用于该AI生成的声音。

法院的这一判决体现了对个人声音权益保护的重视,同时也为AI技术应用中涉及声音权益的问题提供了法律指导。

法院是如何评估声音的原创性和独特性的?

在AI生成声音的可识别性认定中,法院会评估声音的原创性和独特性,这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声纹、音色和频率的分析:法院会考虑自然人声音的声纹、音色和频率等特征,这些特征具有独特性、唯一性、稳定性,能够被他人识别为特定自然人的声音。
  2. 公众的识别能力:评估AI生成的声音是否能使一般社会公众或相关领域的听众根据音色、语调和发音风格关联到特定自然人,从而认定其具有可识别性。
  3. 长期聆听的基础:法院还会考虑是否在他人反复多次或长期聆听的基础上,通过该声音特征能识别出特定自然人,这是判断声音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  4. 技术处理和使用情况: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人对声音的使用情况,即声音是否经过技术处理,以及它被使用的具体情境,包括声音的使用目的、使用范围、使用频率等24。
  5. 与原声的一致性:如果AI生成的声音与原声在音色、语调、发音风格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,法院可能会认定AI生成的声音具有可识别性,从而认定其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24。
  6. 法律保护的角度:法院还会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,参照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明确声音权益作为特殊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,即使声音经过AI化处理,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24。

通过这些综合评估,法院能够确定AI生成的声音是否侵犯了自然人的声音权益,从而进行相应的法律裁决。

判决结果

最终,法院判决被告公司侵犯了原告殷某的声音权益,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,向原告赔礼道歉,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。这一判决在法律界引起了广泛关注,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这个案件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。如何在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技术发展之间找到平衡,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。

作为技术开发者,应该在创新的同时,尊重每个人的权益。作为使用者,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技术,不侵犯他人的权益。而作为法律政策的制定者,更应该及时更新法律,以适应技术的发展。

未来,AI声音合成技术将如何发展,我们的法律又将如何应对,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保持好奇,勇于探索,同时具备法律意识,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既保护个人权益,又促进技术发展的路径。

让我们一起期待,一个更加文明、更加尊重个人权益的AI时代的到来。
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北京互联网法院
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温馨提示 网站名称:壹柒学Ai-给真正想学习AIGC爱好者们规避弯路,提供顺畅学习之路!
官方网址:https://17xueai.net
本网站的部分文章内容收集来源于网络,部分会附上原作者信息,所有资源内容仅限于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QQ:1005406289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本网站的部分文章内容需要指定积分进行获取查看,积分获取方式请查看【帮助文档】中说明。
本网站的资源所售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,是收集、整理、制作、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。
本网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,举报成功会获得对应积分奖励!
如无特别声明本文即为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,版权归《壹柒学Ai》所有,欢迎转载,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行业资讯

AI 产品独立开发的典型案例,图像放大服务Magnific 被 Freepik 收购了!!

2024-5-9 22:07:58

行业资讯

open AI 春季发布会 |本次发布会 30min,最重要的升级就是api,不仅能力更强,而且是免费!

2024-5-14 13:56:57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